造成这种局面得益于当权者的提倡。在中国历史上,一旦当权者有什么爱好,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,把这种爱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,当权者信佛,佛教事业就会得到长足发展,当权者爱好体育,体育场所就会在各地遍布。李唐王朝也不例外。李世民喜欢诗歌,诗艺取士自是理所当然,当考官贺知章看到来访者中有名叫白居易的,不禁叹道:长安居,大不易。但当贺知章看了白居易的一首诗,内中有这样两句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,不禁大喜,直呼:易,易,易。其后白居易就凭借自己的才气做官,做了苏州刺史,在苏州建了苏堤,苏堤借着白居易诗歌上的成就名垂青史,今天已是苏州的风景名胜。而李白,竟因为诗歌做得好,深得唐玄宗的喜爱,以致有一次李白作诗时,仗着酒气,要皇帝的亲信高力士脱靴,要皇帝的爱妃杨贵妃磨墨,唐玄宗竟也不怪罪,应允了。但李白最后也厌倦了这样的生活,直写道: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。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到极点了!放在今天,李白不知该是何种处境!而骆宾王,因为才气一时难有人识,在给李敬业做幕僚时,不满意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,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,竟也不怕谋反会被杀头,欣然为李敬业起草《讨武檄文》,诗人的才气在这篇檄文里得到尽情展示,笔锋凌厉,直指武则天的痛处,以至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时,非但不怪,反而长叹:真乃宰相之才也,不得为用,乃用人之过也。这样的故事只有在唐朝才能发生,这是一个浪漫的年代才有的对诗人的尊重,不管你多傲慢,只要你的才气足够绚丽,你就可以尽情展示。
诗歌在唐朝时得到发展,还得益于当时歌舞艺术的鼎盛繁荣。诗歌在当时是依赖艺人的传唱才得以广为人知。当时的传播工具相当落后,诗歌的传唱艺人就是一种传播的载体,而当时唐朝的传唱艺人遍布长安和唐朝的疆域。但由于传唱的特殊性,要求诗歌朗朗上口,贴近生活,篇幅短小精悍,不能太长,所以今天我们见到的唐诗大多符合这样的要求,只有少部分篇幅过大。
诗歌之所以在唐朝得到迅猛发展,还得益于唐朝宽容的社会,所以诗歌题材相当广泛,连皇帝的生活也可以入诗,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写出了《长恨歌》。于是这种宽容的社会下诗人的风格也各异,李白豪放,杜甫悲情,陈子昂的孤愤,白居易失落时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的叹息,王昌龄的冷眼看世风,李商隐侧重个人感情的缠绵,王维喜欢田园山水的宁静,晚唐的杜牧更注重前朝兴亡的史实经验。这些诗人,用自己的笔,呕心沥血于创作,终于把一个唐朝,用诗歌的圣宴取代了时间上王朝的灭亡。
唐朝于是借助诗歌活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。
在唐朝涌现出许多文人,他们都喜欢作诗,以至于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好诗,
李白早期李商隐晚期
特定的时代就有特定的产物。我国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当时不同朝代的产物。
一是按时期划分,有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四个派别。
二是按人物划分,有古典诗人、浪漫主义诗人、现实主义诗人三大类。
初唐的代表人物是陈子昂,盛唐的代表人物是李白、杜甫,还有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、王昌龄、高适。中唐:白居易 晚唐:李商隐、杜牧。
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,诗歌的风格流派千姿百态,绚丽多彩.如王维
的田园诗恬静幽美,李白的诗歌奔放飘逸,杜甫的诗沉郁顿挫,白居易的诗
通俗平易,李商隐的诗精工秀等.是诗人的性格,气质,阅历,素养等方面的
写照.
唐朝建立迎来了诗歌发展的第一阶段.初唐诗歌的创作大多蕴涵南朝的浮
艳风格,题材狭窄,缺乏真情实感.武则天时期,被称为”四杰”的王勃,杨炯,
卢照邻,骆宾王,他们圹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,才调琮横,气象宏阔,声律及
风骨有的唐诗得以正式形成.
盛唐时期的诗人,对国家和民族豆油一种自豪感,他们大多热心功名,胸怀
大志,志气高远,这使他们的诗歌不仅富有风骨,而且比建安诗人更带高昂
明朗的基调,蓬勃旺盛的情感,磅礴壮大的气势.
盛唐诗人开创了众多流派,以高适,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,是浪漫主
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,以孟浩然,王维等代表山水田园诗派,描写山川的
自然和田园闲适生活,使山水的内容更加丰富.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高峰,开
元盛世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白的诗内容广泛,想象丰富,豪情奔放,神采飞
扬,充分表现了盛唐士人的自信与抱负,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.
安史之乱后,诗歌的风格表现为沉郁顿挫,语言精练,叙事严谨,真实反映唐
朝由盛转衰.晚唐的唐朝衰落期,在这末世中,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,他们身
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辉,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,诗歌中带有深沉的感伤.
因为唐朝诗歌写得好,而且是诗歌最鼎盛的时期,所以会盛行诗歌。。
浪漫派-李白.记史派-杜埔
唐经济积极比较荣 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宽裕 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唐诗的繁荣除了经济方面 还有政治`文化等方面问题